世界精神卫生日
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、民族的希望。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,事关全民健康、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。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。2023年10月10日是第三十二个世界精神卫生日。我国的宣传主题为“促进儿童心理健康,共同守护美好未来”。旨在提高公众对儿童精神卫生问题的认识及重视,分享科学有效的疾病知识,促进广大群众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。
01
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
学习问题
常见的有学习困难、被动学习、丧失学习兴趣、厌学、逃学等。随着课业内容及难度的增加,有些青少年容易产生畏难心理,甚至产生厌学等问题,有些青少年甚至认为自己前途渺茫。
网瘾问题
现今社会,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超乎想象。有些青少年长时间、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游戏中,对虚拟世界产生了强烈的依赖,同时其意志力又比较薄弱,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,出现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。
情绪问题
青少年正值叛逆期,容易出现情绪问题,例如情绪低落、烦躁、易激惹、有敌意等。在精神/心理专科门诊,焦虑、抑郁在青少年中最为常见。
人际关系问题
青春期阶段,青少年和父母的关系发生了改变,一方面,青少年开始建立与家庭分离的自我认同,他们开始寻求更多的独立性,希望能够摆脱依赖父母的生活,渴望走出家庭,建立伙伴关系;另一方面,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内心又有不安全性,他们缺乏自信、害怕挫折,总是担心自己的缺点和短处不被人接纳,甚至让人生厌。与此同时,与父母的代沟、被同学冷落忽视、与老师关系不好等也让他们头疼不已。
02
如何辨别青少年是否出现心理问题
1. 难以入睡或易惊醒,持续的睡眠质量差。
2. 较长时间感觉惊恐不安,失去安全感。
3. 对自己、他人失去信心,对学习、生活极度失望。
4. 感觉无助、空虚,情绪持续低落。
5. 不想和他人交流,性格突然变得内向,甚至孤僻。
若青少年出现上述状况,并持续超过两周,家长和老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和帮助。当孩子与家长、老师共同努力后,上述问题若仍无改善,请务必到医院寻求心理医生的专业指导与治疗。出现问题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我们面对问题却采取回避的态度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:我国青少年儿童的抑郁检出率为24.6%,其中轻度抑郁为17.2%,重度抑郁为7.4%。提升大众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问题的认知已迫在眉睫,家长又该如何科学守护应对孩子的“心灵感冒”?
03
心理健康教育策略
01
深呼吸有助于情绪平稳
当处于压力状态时,要放慢呼吸,同时尽量往后卷舌,建议情绪波动时,深呼吸并耐住性子等6秒钟,等情绪平稳,能够冷静思考时,再去做决定。
02
积极心理暗示让自己快乐
同样经历焦虑和抑郁,能主动发现积极一面的学生,比只会哭着发泄的人能更快走出来,每天早上出门前,不妨对着镜子笑一笑,告诉自己今天很快乐。
03
光亮环境对抗不良情绪
研究发现,季节性情绪失调主要由于光照不足引起。因此,让自己身处光亮的环境中,能有效对抗不良情绪的干扰。
04
听音乐缓解负面情绪
听音乐可以促进心理健康,让人放松、同时还可以通过释放个体被压抑的情绪,来达到有效维护心理健康的目的。
05
运动促进多巴胺分泌
运动能帮助身体分泌快乐多巴胺,是缓解坏情绪最有效的方法之一。跑步、骑车、游泳等有氧运动是最佳选择。建议坚持每周锻炼5次,每次20分钟。
少年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最重要的一个时期,心理健康跟生理健康同样重要,为了祖国的未来,希望大家关注少年儿童心理健康、普及心理健康知识,呼吁全社会提高认识,重视少年儿童心理健康,形成家庭、学校、社会、专业机构有效衔接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,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。
END
来源 | 德育与学生成长中心 网络素材
责编 | 杨子贤
审核 | 蒋慧琳 李光 刘望
顾问 | 石鹰 刘建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