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学行

研学特辑(三) | 探索农耕文明,感悟劳动光荣

发布时间:2021-01-08作者:办公室

12月的梅田湖带着丝丝寒意,北风吹在脸上略显生疼。远处的山居雾若带,半隐半现,肥沃的土地上种着些萝卜和白菜,给颜色单调的冬天增添了些色彩。一切都很平静,仿佛世外桃源一般,“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。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”

经过前期周密的策划,12月11-12日,长郡斑马湖中学高一年级来到美丽的浏阳梅田湖开展研学活动。浏阳梅田湖是以“农耕文明”为特色的研学基地,本次研学活动项目围绕“农耕”主题展开,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拓宽视野,体会劳动的乐趣,领略 “乡土中国”的魅力。

“探寻农耕源,放飞青年梦

长郡斑马湖中学高一学子的到来让宁静的乡村热闹了起来。开营仪式上,舞狮表演展现出村民的质朴;秋收体验,稻穗脱落间,同学们体会到了丰收的喜悦;竹筏竞技项目,紧张刺激,不禁让人联想到《边城》中热闹的端午赛舟;鲜厨当道,让大家也当了一把“厨师长”,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;篝火晚会,淳朴的形式让学生们一展风采,还有夯土造屋、古法刨丝、撒网捕鱼......一个个有趣又有料的体验项目让学生们目不暇接。

图片1.png

体验古法刨丝,萝卜丝被摆放成各种模样,充分展示了各班级的创造性


收获一颗颗饱满的稻穗。同学们兴致盎然,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快乐。

夯土造屋,体验古法智慧

鲜厨当道,品尝自己做的美味

 

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,以农立本,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。对学生来说,这些项目不仅是一种新鲜的体验,更是对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探寻,在各种项目体验中,找寻古法的痕迹,体会古人的智慧。


竹筏竞技,宛如端午赛舟

撒网捕鱼,鱼米之乡的特色活动

篝火晚会,老师和学生纷纷一展歌喉


“微笑倚北风,青春恰自来”

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幸福,就会有幸运。苔花如米小,也学牡丹开。研学的两天中,除了这些农耕和团体活动的体验,在一些细节与角落中,同样透露出别样的“小确幸”。青春是最美好的模样,微笑是青春最好的注脚。同学们用微笑和青春为这次研学增加了一抹靓丽的底色。

“只有置身于如此单纯质朴的环境之下,人与人之间的小美好才更有可能完全性地被激发出来。”一位同学在回忆研学的两天时感慨到。正如这位同学所说,在梅田湖这片单纯质朴的环境之下,每位同学的小美好都被放大,变成了冬日中那一抹慰藉人心的暖阳。


风流儒雅存冰心,而今来日更尽兴”

两天一晚的研学活动,辅导员、导游、教官和带队老师全程相伴。从走出校门到进入研学基地,从拍照摄影到后勤工作,老师和教官们如同一个个辛勤的“小蜜蜂”,没有离开过同学们半步。

研学基地采取全封闭管理,一开始,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理解这种做法,有位同学在周记中写到:“研学本该开心,但我竟感觉与开心格格不入。紧接着,是教官的一顿神操作,难道是要像军训一样回炉重造吗?”



但是这种疑惑在两天后彻底烟消云散,教官和老师们用专业和耐心解答了同学们的疑惑。“我会将这份意料之外的意外藏进心中,将教官和老师们的鼓励放在心里。”研学结束后,这位同学如是说到。面对带队老师和教官,同学们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疑惑不解到逐渐理解的过程。

老师对学生的态度亦是如此。研学前,作为任课老师,所能看到的只是学生的成绩。但在研学中,却发现了学生身上更多的闪光点。G2009班班主任叶欢老师全程跟随班级参加了研学活动,她感慨说:“在这次研学过程中,我发现了每位学生身上独特的闪光点,也看到了班集体高度的凝聚力。这次研学让我认识到,相信学生,把目标和方法传递给学生,看吧,他们做出的成果,会有令人惊艳的表现。”


在实践中学习,在学习中成长,这次研学带给学生的除了体会与城市文明不同的“乡土中国”外,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传承,即热爱劳动、崇尚劳动,在实践中收获知识,在团队协作中成长的精神。相信同学们必然会带着这样的精神在今后的生活中奋步前进。


附:班级风采

班级风采

G2001

G2002

G2003

G2004

G2005

G2006

G2007

G2008

G2009

G2010

G2011

图片31.png

G2012

G2013